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四川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办法 (试行草案)

时间:2024-07-21 23:18:4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9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办法 (试行草案)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办法 (试行草案)
四川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积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保护农业承包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承包合同是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承包者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而签订的书面协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承包者之间签订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等承包合同。
第四条 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集体所在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的发包方;该合作经济组织的社员家庭、个人和专业队、专业组是承包方。
由发包方发包的耕地、山林、水面、荒地、果园、茶园、桑园和机械设备、耕畜、农具、房屋、厂 (店)、晒场、圈舍等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发包方。承包方只有按合同规定用途的使用权,不得损坏,不准变卖、出租、抵押和擅自处理。承包耕地不不荒芜或进行破坏性经营,不得私? 宰鞣桥┯玫亍? 第五条 订立农业承包合同,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有利于坚持土地公有制,有利于完善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由社员民主讨论决定。
承包方式应当因地因项制宜,充分尊重社员的意愿。

第二章 农业承包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第六条 当事人双方依法就农业承包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一致,农业承包合同即成立。
第七条 农业承包合同的内容包括下列约定事项:
(一)合同名称、发包方法定代表人和承包人姓名;
(二)承包项目和承包期限;
(三)承包生产资料的数量及其管理使用办法;
(四)承包人交纳农业税和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的数量、时间和方式,提供农田基建工、义务工的数量和结算方式;
(五)承包人完成国家定购的农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和交售方式、交售时间;
(六)发包方向承包方提供的生产经营条件、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组织社会化服务的收费办法;
(七)违约责任;
(八)当事人协商同意列入的其他条款。
第八条 发包方有要求承包方履行合同的权利,同时承担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金积累和组织资源开发、兴办集体企业的义务,不断增强为承包方提供服务和逐步改善生产基础设施的经济实力。
承包方有权独立自主地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有权享受集体提供的各项生产、生活服务,同时承担按时交纳集体提留和提供劳动积累。完成农业税和农产品定购等项义务。
第九条 承包生产指标,一般应按前三年平均产量 (产值)加上有把握达到的增产部分确定;多种经营项目应根据生产能力和费用定额确定。
第十条 农业承包合同采用书面形式,由发包方法定代表人和承包人签字或盖章,并加盖合作经济组织公章。农业承包合同签订后,可到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或公证机关办理鉴证或公证手续。
第十一条 农业承包合同依法签订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必须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第三章 农业承包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第十二条 农业承包合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变更或解除:
(一)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讨论同意,又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
(二)由于重大自然灾害或一方当事人无法防止的外部因素,使合同部分或全部无法履行的;
(三)订立农业承包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计划,发生重大变化,严重影响一方利益的;
(四)一方违约,使承包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没必要继续履行的;
(五)由于承包方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使合同失去履行条件的;
(六)承包方进行破坏性生产经营,经发包方劝阻无效的;
(七)承包的土地或其它自然资源被征用或调整的。
第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农业承包合同,应及时通知对方。对方应在接到通知后三十日内答复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约定的期限答复)。过期不答复视为默认。
第十四条 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农业承包合同,使另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外,责任方应当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 双方同意变更或解除农业承包合同应达成书协议,并经双方签字盖章后方能生效,协议未达成前原农业承包合同仍然有效。经过鉴证或公证的农业承包合同变更或解除后,应到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或公证机关备案。
第十六条 发包方的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动,发包方或承包方发生合并、分解时,原来签定的农业承包合同仍然有效。
第十七条 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将合同所规定的项目转包给第三者时,应向发包方备案。

第四章 违反农业承包合同的责任
第十八条 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农业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双方的过错,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
第十九条 当事人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实际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还应进行赔偿,补偿违约金不足的部分。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农业承包合同的,应继续履行。
第二十条 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农业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应及时向对方通报不能履行、延期履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理由,经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证明后,允许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不履行,并可根据情况部分或全部免于承担违约责任。? 笔氯艘环讲扇∫欢ù胧┛梢约跚崴鹗Ф床扇〉模蛴Τ械R欢ㄔ鹑巍? 第二十一条 承包方出卖、出租承包土地,发包方有权立即收回,并没收非法所得;对承包土地弃耕荒芜的,应赔偿经济损失;擅自改变用途或毁坏的,应当限期恢复原状,逾期未恢复的,加倍赔偿损失。
第二十二条 承包方对承包的农机具、生产设备设施、房屋等,因使用、维修、保管不善造成损失或丢失的,由承包方负责修复或赔偿。
第二十三条 承包方未按照合同规定及时交售国家定购农产品任务,未及时上交农业税和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等,发包方有权责成承包方尽快完成,由引而发生的误工等费用由承包方负担。
第二十四条 发包未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数量提供生产资料或生产过程中的服务,给承包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发包方负责赔偿。

第五章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解与裁决
第二十五条 农业承包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协商未能达成协议的,任何一方可以向所在村的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小组申请调解。村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小组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双方互相谅解达成协议,发出调解书。当事人双方应当遵守执行调解达成的协议。
第二十六条 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可向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申请裁决。对调解达成的协议反悔的,可在接到调解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发包方所在地的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申请裁决。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裁决? ⒊霾镁鍪椤5笔氯怂接Φ弊袷刂葱胁镁鼍龆ā?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无效农业承包合同的确认
第二十八条 下列农业承包合同为无效合同: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
(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违背合作经济组织章程或社员大会、社员代表会决议的;
(四)发包方无权发包的;
(五)采取欺骗、胁迫等手段签订的;
(六)主要条款不明确而无法履行的。
无效的农业承包合同,从订立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二十九条 无效农业承包合同的确认权,归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和人民法院。
第三十条 农业承包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一方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由此所受的损失。如果属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故意造成农业承包合同无效的当事人,可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

第七章 农业承包合同的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三十二条 乡 (镇)人民政府设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由乡 (镇)长、乡 (镇)经营管理站长、乡 (镇)文书、司法助理员等人组成,管理农业承包合同。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
(二)指导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订;
(三)检查、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的履行;
(四)负责农业承包合同的鉴证;
(五)负责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裁决;
日常工作,由乡 (镇)经营管理站承办。
第三十三条 村建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小组,由村民委员会主任 (或联社主任)、专业会计、调解委员会主任等人组成,管理农业承包合同,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
(二)指导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订;
(三)检查、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的履行;
(四)调解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五)保管农业承包合同的档案和有关资料。
日常工作由专业会计承办。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开发性项目的跨地域承包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非本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要求订立农业承包合同,应提供所在乡 (镇)人民政府的证明,经考察合格方可签订农业承包合同。发包方要求担保的,可由有偿还能力的单位或个人担保。担保单位或个人在承包方不履行合同时负连带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农牧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987年12月22日
北京市首例涉嫌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案
引发的意见分歧和法条竞合的法理冲突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 李旺城、郭小锋

一、基本案情:
杨某,男,42岁,某区林业局林政资源科副科长。
2001年3月23日杨某在负责审批本区某村申请采伐枯死杨树180株的过程中,违反审批程序,在未进行实地测量、未减少株数的情况下,以部分杨树患溃疡病为由将申请采伐表中的立木蓄积由31.5立方米改批为18立方米。同年9月30日该村又申请采伐村西河套等地枯死杨树1918株,杨某在未办理枯死树鉴定的情况下,采用同样手段将申请采伐表中的立木蓄积由69立方米改批为40立方米,后报批主管局长同意。同时杨某在明知林木采伐许可证尚未发放的情况下,擅自电话通知该村进行林木采伐。杨某的上述行为导致林木被滥伐共计58立方米。
二、分歧意见:
第一种观点:杨某构成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理由是:杨某身为负责林木采伐证发放的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其违反管理程序的发放,造成了58立方米林木被滥伐的严重社会后果,其两次私下改动采伐申请表、不进行枯死树鉴定等行为表明了其主观上存在间接故意。杨某的行为违反了《刑法》第407条中所指的“森林法的规定”,即北京市林业局发布的《北京市森林、林木生产性采伐(移植)管理程序》,且情节严重,应以刑法第407条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定罪处罚。
第二种观点:杨某不构成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理由是:1、杨某的主观故意不明确,表现在杨某更改立木蓄积数的行为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权力,杨某是在认为有一定数量杨树患溃疡病的情况下依据工作经验将数据更改的,同时法律上对更改立木蓄积数的行为也没有禁止性规定。2、后果虽然严重,但责任却较分散,表现在杨某虽更改立木蓄积,但报经了主管局长签字同意,同时区林业局后也确实签发了林木采伐许可证,因此其行为不属于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依据罪责相适应原则不宜定罪。
第三种观点:杨某构成玩忽职守罪。理由是:杨某亦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上存在故意,表现在两次擅自改动采伐申请表、擅自通知提前采伐、不进行枯死树鉴定等;在客体上侵犯了国家林业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客观方面杨某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故意不正确行使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杨某的行为符合《刑法》第397条第1款之规定,应以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
三、评析意见:
我们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杨某不构成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因为其中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要件不能排除其他合理性怀疑而导致其犯罪构成要件不明显或者说是缺乏。理由是:
第一,主观故意不明确。根据《刑法》第407条的规定,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在主观方面,应为故意。其所涉及两种行为,无论是滥发或超限额发放,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可能产生的结果都应当知道,因为这对于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是个常识问题,不存在不能预见的情形。但是,如果主观上不存在故意,即使情节严重,依法也不能认定构成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本案中,杨某作为主管审批的林业人员,拥有法律赋予的审批发放权利,同时法律并没有禁止性规定主管人员不能依据主观判断而去改动林木蓄积量,其依据工作经验认定部分杨树患溃疡病而将审批的立木蓄积数由多改少属其职责权力范围,因此其犯罪的主观故意不明确。第二,此罪在客观方面,《刑法》第407条只规定了两种处罚行为,即超过年采伐限额和滥发的。本案中,首先杨某没有超年采伐限额发放。现有的证据无法证明当时杨某审批时发放是否超过了年采伐限额,尽管了解到这一点对判断杨某违规发放的主观故意是有帮助的,但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精神,宜认定杨某没有超限额发放;其次杨某没有滥发。尽管其在私改林木蓄积方、擅自通知无证先伐、不执行枯死树鉴定上违反了审批程序,但是采伐证后确也经主管局长签字同意,由区林业局正式签发。所以说杨某的行为是严重不负责任,而不能说是滥发。
既然我们认为不构成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那么杨某是否构成犯罪呢?我们认为,杨某给该村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行为是一种严重违反审批程序和不服责任的行为,但认定构成犯罪没有法律依据,因为其行为只存在社会危害性,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所以不能认定杨某构成犯罪,理由是:
什么是犯罪?《刑法》第13条明确规定了犯罪的概念,犯罪具有三个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尽管我国在采用犯罪构成作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法律标准,但上升到犯罪本质特征层面来分析犯罪,法理也是相通的。在本案中,首先杨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容置疑。根据最高检《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1],很显然杨某的违规发放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其次,关键分析它的刑事违法性。因为刑事违法性是司法机关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它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违反刑法规范,二是违反其他法律规范但因情节严重进而违反了刑法规范。《刑法》第407条规定,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森林法的规定[2],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于对杨某的发放是否超年采伐限额无证据确认而被排除,因此关键看其是否超越职权或滥发采伐许可证,在这一点上存在合理性怀疑:1、杨某的改批是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有一定数量杨树患溃疡病所致,同时法律上对更改立木蓄积数的行为也没有禁止性规定。2、区林业局批给该村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中明确记载采伐日期为2001年9月30日至10月30日,而领证日期为2001年10月18日,杨某通知无证先伐的行为在时间上符合林业局批准的规定采伐期限,只能说是违反了程序,不能强调它是滥发。3、杨某在明知该村的申请材料中没有枯死树鉴定,不符合北京市林业局实施的相关文件的情况下,仍然签字同意批准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行为,违反了《北京市森林、林木生产性采伐(移植)管理程序》,然而该管理程序仅为市级林业主管部门颁布的一个规范性文件,不足以作为法律定罪的依据。最后,看它的应受刑罚处罚性。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但如果某种行为只应承当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时,则不可能成立犯罪;只有当该行为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时,才成立犯罪[3]。本案中杨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审批的程序无疑,但是它只是承担行政上的责任。而在法律层面,杨某的行为既不属于《刑法》第407条的超年限额发放和滥发,也不属于《森林法》第41条的超越职权发放;同时在责任承担上,尽管杨某的责任很明确,造成的后果也严重,但是让杨某一人全部承担是不公平的,毕竟整个审批经过了主管领导的签字同意和上级林业局的审核,所以责任分散的合理性怀疑也不能排除,因此,杨某的行为不具备应受刑罚处罚性。所以综上所述,杨某不构成犯罪。
此外,关于杨某不构成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的意见中,还涉及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北京市林业局颁布的《北京市森林、林木生产性采伐(移植)管理程序》能否作为违反法律定罪的依据?如果不能,那么认定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违法的依据是什么?
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表现为违反森林法规定的行为。在这里,我们对“违反森林法的规定”应作广义的理解还是狭义的理解呢?笔者认为,应作广义的理解合适,这样才更符合我国刑罚的立法目的[4]。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它包含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和最终消灭犯罪两个层次,显然作广义理解更符合这一刑罚目的。所以,“违反森林法的规定”不仅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也包括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等国务院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林业行政法规、规章中有关森林年采伐限额、采伐森林和林木的范围及方式、林木采伐证的申请与审核发放权限等事项的规定。没有违反上述规定的,不构成犯罪。北京市林业局制定实施的相关文件《北京市森林、林木生产性采伐(移植)管理程序》既不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也不是国务院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林业行政法规、规章,而是北京市林业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北京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和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和伐移林木管理的通知》,对1997年类似文件的进行修订后,印发全市林业部门实施的一个规范性文件,目的是规范全市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因此不能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我们认为,认定林木采伐许可证违法发放的依据应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及《刑法》有关条款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指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林业行政法规、规章。
(二)杨某是否构成玩忽职守罪?若不构成,那么便出现了一个法理冲突,即当行为违反了普通规定但却没有违反特殊规定时该如何适用法律?
我们需注意到,刑法第397条第1款在规定玩忽职守罪时,有一个“但书”,即“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同时,刑法第407条就具体规定了“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森林法的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两个法条规定的罪名所侵犯的客体是一致的,因此表现为一般法条和特别法条的包含关系。刑法通说明确规定[5],当一般法条和特别法条竞合时,遵循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特别条款优于普通条款、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问题是当行为不构成刑法特殊规定的犯罪而只构成普通规定的犯罪时应该如何认定呢?这涉及到法理上的冲突,需要国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予以确定。
我们认为,首先肯定刑事法律在程序上具有不可逆转性,其次按照特殊条款优先适用普通条款的刑法通说,应着重考虑杨某是否构成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如果不构成犯罪,就应当认定其无罪,而不能再套用一般性的条款,去追究他的玩忽职守罪,否则就在法理上违背了谦抑的精神[6]。
四、处理建议:
由于此案是在检察环节中遇到的首例案例,并未进入审判环节,我们只能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以供探讨。我们提出如下处理建议:
1、杨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建议对其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罚,追究其行政责任;
2、针对本案中,杨某违反的《北京市森林、林木生产性采伐(移植)管理程序》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判断标准,从而导致其缺乏犯罪特征要素,建议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发放林木采伐证的行为的违法性作进一步明确的界定;
3、建议最高检、最高法对《刑法》第397条玩忽职守罪的一般条款与第398条至第419条所规定的特殊条款如何进行具体适用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以解决因法条竞合而导致不符特殊条款但符一般条款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 该规定为: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形,就是指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允许采伐数量累计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导致林木被伐数量超过10立方米;滥发林木采伐证,导致林木被滥伐20立方米以上。
[2] 见《森林法》第41条,违反本法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超越职权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关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未予纠正的,国务院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张明楷:《刑法》2001年版,全国司法考试指定用书,法律出版社出版,第8页。
[4] 张穹、敬大力、赵秉志主编:《渎职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47页。
[5] 张明楷等主编《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二卷》,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00页。
[6] 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法律出版社出版,第794页。


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2006年修正)

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


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第三次修正)

广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号)

  广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1月4日通过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的决定》,业经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1月18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6年2月10日

  (1991年8月23日广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会议通过1992年3月13日广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根据1995年6月29日广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会议通过、1995年9月19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96年8月29日广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6年9月25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5年11月4日广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6年1月18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条 为了防止城市环境污染,减少噪声、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

  本市花都区、番禺区、萝岗区以及从化市、增城市以下区域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

  (一)花都区雅瑶镇以及三东路以南,106国道以西,107国道以东,新街河以北的范围内;

  (二)番禺区市桥河以北、东环路至西环路(市桥二桥至市桥三桥)的范围内;

  (三)萝岗区建区时原属于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管辖的范围内;(四)从化市街口城区的范围内;

  (五)增城市中心城区各居民委员会管理的范围内,城丰村、夏街村、西山村斋路自然村、罗岗石角新村,广汕公路雁塔大桥西至三联路口、荔城大道的范围内。

  本市市辖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范围的设定或变更,由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

  县级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范围的变更,由县级市人民政府报本市人民政府提请本市人大常委会批准。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的烟花是用火药制成的,燃放时能形成色彩、图案,产生音响等,以视觉效果为主的产品;爆竹是用火药制成的,以点燃、摩擦、撞击、投掷等方式引爆,产生爆音、闪光等,以听觉效果为主的产品。

  第四条 本市公安局是实施本规定的主管机关。县级市公安局负责本规定在辖区内的实施。

  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城市管理、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公安机关实施本规定。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监督、检查本规定的实施。

  本市市辖区和县级市禁放烟花、爆竹范围内的各单位,应把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管理纳入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

  第六条 在重大的节日、庆祝、庆典活动中需要燃放烟花的,由主办单位向本市或县级市公安局申报,经审查后,报本市或县级市人民政府决定并发出通告,在指定的时间、地点燃放。

  第七条 在本市市辖区和县级市禁放烟花、爆竹的范围内,不准销售烟花、爆竹。

  本市或县级市向外地批发烟花、爆竹的主营单位,须向本市或县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专营许可证,并向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方准经营。

  第八条 运入本市或县级市的烟花、爆竹,必须持有当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签发的爆炸物品运输许可证,并经本市或县级市公安局许可。

  第九条 禁止携带烟花、爆竹乘坐车、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在托运的行李和邮寄的包裹中夹带烟花、爆竹。

  第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条、第八条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机关分别作以下处罚:

  (一)燃放烟花、爆竹的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批准人,视情节轻重,分别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燃放烟花、爆竹的个人,视情节轻重,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将烟花、爆竹运入本市或县级市的,除没收烟花、爆竹外,并对货主或承运者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的单位和个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由公安机关依法没收烟花、爆竹,并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的,由民航、铁路、航运、交通、邮政等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 销售、燃放、运输和携带烟花、爆竹,造成火灾事故、人员伤亡的,对责任人或行为人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教唆他人或提供条件给他人违反本规定的,按照其所教唆的行为或提供条件所实施的行为依照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定期限内当事人不申请复议,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规定销售、燃放和运输烟花、爆竹的单位和个人,任何人均可以劝阻;劝阻无效的,可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对举报人应给予奖励。

  第十六条 执法人员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违者,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市过去有关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本规定的实施细则,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九条本规定自一九九二年六月一日起施行。